在校生/教职工/校友/家长/访客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商院

光明网:浅谈设计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1/07/09 14:45:37 浏览人数:

一、色彩基本属性
色彩基本属性是设计色彩的基本要素,若想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灵活且恰当运用设计色彩便需要深入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是色彩的首要特征,也是区分各种色彩的最为基础的依据。色相的同类、对比及互补可由色相环的位置看出。色相距离在15°以内的色彩搭配为同类色的不同倾向,此种色彩搭配具有融洽、和谐的效果;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超过60至130°的色彩搭配个性大于共性,对比强烈、鲜明,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并调动着人们兴奋、激动的情绪;色相环上距离180°的色彩搭配为互补色,相对于对比色来说更加强烈、更具有冲击感,能够表现出粗狂、原始之美。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其明度会有所差异。色彩明度视域下不同色彩搭配会产生差异性的视觉效果,如以高区域明亮色彩为主导,搭配与其明度反差较小的色彩能够给人以淡雅、清丽之感;以高区域明亮色彩为主导,搭配与其明度反差较大的色彩具有调动兴奋等情绪的作用,给人以清晰、明快之感;以低调区域色彩为主导,搭配与其明度反差较小的色彩给人以沉静之感,并且带有较强的干扰爆发性。
(三)纯度
色彩纯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比例,用以判断色彩的鲜艳程度。在建筑外观色彩设计中,通常以高纯度色彩突出建筑主题,体现建筑整体的设计理念与遵循的设计原则,表现出建筑外观色彩与建筑立面、建筑结构、周边环境等之间的关系;以低纯度色彩衬托、凸显高纯度色彩,起到进一步表现建筑主题、辅助色彩表现力的作用。
二、设计色彩基本原理
伴随着建筑艺术领域的蓬勃发展,有关设计色彩及建筑设计的研究愈加深入,适用于建筑外观设计的色彩相关理论也更加丰富。
(一)色彩心理学理论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色彩客观象征与主观情绪、情感、记忆、思想、意志等因果关系的学科,是设计色彩及建筑外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优秀的建筑外观色彩设计能够突出建筑物的造型之美,提升建筑物辨识度,使其在建筑群内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并且与周边环境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契合城市规划的整体风格。若想达成此种建筑外观色彩设计效果,便需要以色彩心理学理念为导向注重心理与色彩间的交互。
(二)色彩的心理感知
色彩源于人的视觉感知,但隐含着象征与联想,通过日常常规的认知经验积累后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心理范式,在看到不同色彩时便会产生不同的象征意义与联想感受,这便是色彩的心理感知。其一为色彩的温度感,冷暖色与中性色是反映色彩温度感的属性。其二为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不同色彩搭配会突出色彩的层次性、体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其三为色彩的膨胀与收缩,即在相同色彩面积下不同色相、明度及纯度的色彩会使人在视觉上感受到色彩面积的膨胀与收缩。
三、设计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一)调节建筑造型效果
人的视觉由“形”与“色”两大要素构成,其中对色彩敏感度的比例高达80%,而对形状的敏感性则仅为20%。如上文所述,基于色彩心理感知的建筑外观色彩设计可以通过暖色与冷色的对比及协调应用带来视觉上的前进与后退效果,能够使建筑造型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达成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再如基于色彩膨胀与收缩的建筑外观选色与搭配能够协调建筑外观各种造型的比例与尺寸,使其在和谐之中主次分明、主题突出、风格迥异,能够打造更加多元的视觉效果。
(二)增强建筑识别功能
设计色彩的识别功能主要体现在建筑外观设计风格上。设计色彩除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感染力与吸引力外,还能够调动人的心理功能与情感情绪,色彩的联想与象征对于显示建筑群功能区域、导引建筑使用者、突出建筑物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设计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导引视线,突出建筑物的内涵与设计思想。如纪念馆建筑外观色彩以橘黄色为主,给人以庄严、永久之感。
(三)深化建筑的功能性
色彩自身并没有情绪与情感,但在人类认知感知色彩后与自身心理进行联系,便会赋予不同色彩以相对固定的情感、情绪、性格、象征意象。选择并搭配符合当代公众审美观念、可体现时代特征并且具有地域性、文化性的色彩能够调动人们的视觉心理功能,使其在色彩的导引下认识建筑功能,理解建筑外观设计理念,受到建筑艺术文化的感染与浸润,进而以色彩的情感深化建筑物的功能性。
四、设计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色彩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并非色彩的简单堆砌,而是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场景、功能,当代受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建筑外观色彩与环境、社会间的协调统一。
(一)了解地域色彩特质
在建筑外观色彩设计中,了解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域色彩特质是精准确定设计风格的先决条件。为此,设计师在设计前需要对建筑场地周边环境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勘察,注重建筑外观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4.1 建筑外观色彩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以上图4.1所示建筑为例,在设计色彩运用方面,该建筑群以象征纯净、朴素与神圣的白色为主导色,烘托出建筑群典雅、安静的基调氛围。当白色与绿色交织在一起,便打破了白色的单调,更体现出绿色的生机盎然。整体上来看,在灯光的辉映下建筑外观色彩融于周边环境中,体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二)建筑用色与构图手法多样化
建筑外观用色应以色彩心理学理念为导向,兼顾常规色彩认知及使用者的色彩偏好,综合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尊重及对建筑使用者心理与情绪的引导。

4.2 某校图书馆建筑外观设计示意图
上图4.2所示建筑为某中学学校图书馆,在设计图书馆建筑外观色彩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图书馆的功能性,即安静、开放与自由的阅读空间。结合中学生的行为特征以灰橙色调节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同时,考虑中学生偏好灰、黑、白色,不喜欢色彩饱和度较高的颜色,在橙色内加入灰色以降低色彩纯度与明度。
(三)建筑外观色彩搭配方法
建筑源自不同的环境,服务于不同的群体,因此建筑外观设计应追寻“场所精神”,即以建筑所在区域内人们对色彩象征、联想、情感情绪的共同认知为导向选色并搭配色彩。同时,建筑外观色彩具有识别建筑功能、凸显建筑主题的作用,其主色与辅助色彩的选择及搭配应当遵循同一种求变的基本原色,即主导色少、纯度低,辅助色丰富但切忌喧宾夺主。
(四)进行建筑分类色彩规划设计
不同功能的建筑会发生不同性质的行为活动,建筑外观设计者需要了解建筑分区规划方案,根据建筑功能性进行外观色彩设计。如针对办公楼建筑外观色彩的设计,宜选择明度及纯度较低的主导色与辅助色,凸显出稳重、亲和的建筑外观设计风格;针对公共类建筑外观色彩设计,如体育馆、图书馆等,应减少色彩的类型,选择明度及纯度低的主导色,体现庄严大方的建筑外观设计风格。
(五)注重与使用者的互动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是一项主客观相统一的设计活动。为实现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主客观统一,在体现设计理念的同时满足使用者需求,需要设计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及行为调查等方式了解使用者对建筑外观色彩的心理与视觉诉求,在此基础上运用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感知等理论与专业化设计方式增强使用者对建筑外观色彩的认同感,并依靠色彩对其心理、情绪与行为进行正面引导,进而最大化发挥建筑外观设计中设计色彩的效用。
五、福州旧城改造中色彩设计经验
在福州启动的环境综合整治战役中,重点提出“城市色彩”规划,让每条街道都拥有自己的“性格”。鼓楼区温泉公园周边、镇海楼北侧、天泉路沿线、六一北路沿线4个片区共30幢建筑物立面景观改造,晋安区东二环、福新中路、福新东路、国货东路、远洋路、茶园路、晋安路等7条道路,火车北站周边及新店溪沿线的398幢建筑楼体,都遵循了一条街道一个色彩的风格。西湖周边、白马河、镇海楼周边都是关键的城市景观轴线,要确立精致、儒雅、大气的定位,在色彩上以“黑白灰”为主,木色衍变的咖啡色为过渡色。
延续现行《福州中心城区色彩规划》的色彩标准,选用国际标准色彩体系——蒙塞尔色彩体系,确定“清新山水、古雅榕城”的城市总体色彩定位,突出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的深厚人文底蕴与优越生态环境,诣在营造“清爽、雅致、温润、宜人”的城市印象,并以此为基础从色彩管控维度和色彩指引维度出发构建分类引导与分级管控相结合的建筑色彩管控体系。
根据建筑所处地段的区位重要性差异以及相关规划的保护范围划定福州建筑色彩的重点管控区与一般管控区,前者严格管理建筑各部分色彩,保证色彩符合基调、优美协调,后者主要保证建筑基调色符合城市氛围,整体色彩运用灵活、有弹性。其次基于总体推荐色谱与禁用色谱,根据建筑风貌与功能的不同,形成 “中式风格建筑”、“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居住类建筑”、“商业办公类建筑”、“工业物流类建筑”、“文化教育类建筑”、“其他公共建筑”等针对不同风貌或特征建筑的差异化的细则色谱,并通过“主次分明”、“群体协调”、“环境呼应”、“体量弹性”、“功能匹配”、“材质适宜”六条色彩搭配通则,引导形成能够反映福州地域特色的良好城市建筑色彩景观。
以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的成功案例做参考,首先对福州市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当代建筑现状进行大量深入的实地调研:采用国际通用蒙塞尔色彩体系,对福州原生的土壤、沙石、山体、江河海以及现代建筑、广告、招牌、路面铺设等公共设施进行了详尽的色彩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提炼总结。结合《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确定的福州未来发展方向与定位,针对城市各区域的功能、城市景观、历史文化风貌等规划要求,提炼出尊重历史文脉、承传优秀色脉并体现现代都市个性的福州市中心城区专用色彩体系,由此制作形成“福州市中心城区色彩规划控制色谱”、“福州市中心城区色彩规划禁用色谱”,为福州市未来的城市建设提供用于色彩管控的应用标准。
对城市景观中的“噪色”,城市色彩规划主要通过“禁用色谱”进行控制。通过“屋面色”及“基调色”对城市中远景色彩景观进行协调,通过“基调色”与“辅助色”对城市中景进行色彩协调和层次的丰富,通过“辅助色”和“强调色”给予城市的近景色彩景观以丰富、个性特征。同时,通过对建筑外立面的基调色、辅助色、强调色、屋面色的色彩的选择、面积比例的不同、配色位置的不同,赋予建筑景观“和而不同”的个性——既协调于总景观,又有区别于其它建筑。
在确定了福州市主要色调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突出福州市城市的个性特征,提出以下代表色:1、木黄:取自福州本地木结构民居中的木材本色,并结合应用进行二次萃取提炼而得;2、榕绿:取自福州市树“榕树”的树叶颜色,并结合应用进行二次萃取提炼而得。
福州民居中的木材不上漆、不遮盖其本色的做法,在民居建筑中非常独特。其独有的色彩,自然、柔和、温馨,其古朴风韵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浓厚。
榕树,“榕城”福州的市树。绿色,是生命、希望、生态的象征。百年的榕树在福州市中心,随处可见,古老苍劲,却依然生机勃发。
规划推荐两组代表色。第一组色,接近取自典型素材的代表原色,第二组在第一组色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上的拓展,增加了明亮程度。
六、结语
建筑外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中对使用者心理与视觉影响最为显著的便是设计色彩。在设计中,设计者应树立尊重环境、服务使用者的理念,通过地域色彩特性调查把握建筑外观色彩基调,兼顾主观思想及客观需求进行色彩搭配、色彩构图设计,以此增强使用者对建筑外观色彩认同感,发挥建筑外观设计中设计色彩的视觉导引、心理疏导及情绪引导作用。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9年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设计色彩》,编号:闽教高〔2019〕23号
(龚振芳,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副教授;吴国顺,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龚振瑛,桂林十七中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 福建教育微言:党史学习教育|福建师生持续多形式深入学党史悟思想
下一篇: 中国教育新闻网: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